昨天下午,在浙大舉行的一場現場模擬招聘會上,不少畢業生發現,原來撓頭、摸鼻子這些小動作,也會成為找工作的“絆腳石”。
場上面試者表情各異
“如果用一種水果來形容自己,你覺得哪種最合適?”“請說出礦泉水瓶子的3種用途!薄叭绻屇銕鸵γ髟O計他在美國的廚房,你會如何設計?”“你覺得專業和興趣應該怎樣跟社會實踐相結合?”面對面試官的步步逼問,場上的幾位面試者表情各異:有的開始撓頭,有的緊抿嘴唇,還有的眼神飄到了天上,只有一位低頭沉思,眼神中卻透著堅定。
30秒的思考時間到了,幾位面試者開始答題。撓頭的那位支支吾吾,只說自己像西瓜,但半天也說不清為什么像西瓜:“我感覺我的內心不夠堅強,就像西瓜,雖然外皮比較硬,但里面其實很軟!泵蜃齑降哪俏环磸蛷娬{要在實踐中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,但卻說不清楚兩者到底如何結合……看著臺上學生的表現,場下的學生不禁發出一陣善意的笑聲。
“搓手、拽衣袖、眼神飄忽等,都是面試時比較常見的'微表情'。雖然我們不會因此直接PASS(淘汰)掉面試者,但這些'微表情',肯定會影響面試者真實水平的發揮!爆F場評委、資深人力資源顧問姚寅初老師認為,“微表情”已經成為大學生面試表現的關鍵因素,面試時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,被越來越多的面試官所關注。